環境局局長黃錦星2018年表明,有意推行飲品膠樽生產者責任計劃,並以按金提供經濟誘因,促進回收成效,據聞公眾諮詢快將出台。過去政府要推生產者責任法例,往往遭業界反對或持保留態度,但這次幾家飲品龍頭企業的表現相對積極,還主動推出有賞回收先導計劃,那麼政府就別再落於人後了。
港PET飲品瓶回收率 低於1%
塑膠危機近年映入公眾視點,與海洋充斥塑膠垃圾有莫大關係,其中以PET材質造成的飲品膠樽,充斥灘岸,特別礙眼。它們連同瓶蓋、飲管等飲品垃圾,長年位居全球十大海洋塑膠垃圾之列。在香港,廢塑膠是以重量計第三多的垃圾,回收率卻低得不堪,PET飲品瓶更慘不忍睹,2018及2019年回收率低於1%,即每賣出100瓶膠樽飲料,能被送到回收再造場者手上的,不到1個。
如是者,我們像大開水喉般,繼續飲完即棄。在2019年,本港每日平均棄置121公噸PET飲品樽,數量約為484萬個。黃局長再不落實相關規管,如何對得住江東父老和環境生態?
飲品生產商似乎較政府着緊,年前主動發起「免廢暢飲」平台,支持建立生產者責任計劃,又連同進口商、零售飲品業、企業、智庫和環保團體,為應對飲品容器問題出謀獻策,並在上個月提出規管框架,建議包括公眾人士每交還一個膠樽,就提供5仙回贈,以作招徠。
中產或以上階層會否為區區5仙而捨丟棄改回收,大家可自行評斷。但綠惜地球認為,把按金算進飲品售價中的按樽制,是相對成熟、具回收效益的措施,更值得採納。
最簡單的比較是,回贈是飲品商給消費者的「優惠」,顧客議價力低;相反,按樽制能透過調節退瓶費的高低,創造回收誘因,大家也會着緊荷包。消費者只要認真回樽,無論按樽金額高低,都不該構成財政負擔。
採按樽制地區 平均回收率達73%
綠惜地球分析了全球25個實施膠樽按樽制國家和城市的回收表現,發現平均回收率為73%,當中德國、挪威、荷蘭和南韓等,回收率更達到9成以上。各國訂定的按樽金額,由最低約港元3角,到最高的3.14元不等,平均數為0.93元。
若算進按樽收費與回收率的關係,會發現收費在1元或以上者,回收率平均可達到77%。在此並非說收費愈高,效果必然愈佳,還要視乎廢物管理的政策及配套。在顧及香港的情境,以5角作起點,回收率便應可提升至全球平均或以上。不過,當局務須做好監督,防範從外地流入空膠樽騙取按金,同時飲品生產商亦要改良膠樽設計,如採用單一物料等便利回收。
按樽制對遏抑海漂垃圾,也有積極作用。國際期刊Marine Policy刊載Economic incentives reduce plastic inputs to the ocean的研究,比較美國及澳洲兩地,發現落實按樽收費的地區,海岸膠樽數量大減4成。
談到飲品膠樽,綠惜地球總結從灘岸撿拾的膠樽後發現,6成以上的瓶子均屬礦泉水和蒸餾水等非有味飲料,其實可透過廣設(免費或收費)斟飲水設施,予以替代。畢竟,在全球塑膠失控增長下,減量遠勝回收。
撰文 :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
香港工場 :
香港新界元朗流浮山深灣路D.D. 129段615-618號
電話:(852) 2521 2222
傳真: (852) 2472 2722
電郵 : strskytech@gmail.com